厉行节约、反对铺张浪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。早在中央苏区时期,党和苏维埃政府就推行了节省运动,颁布节俭法令,开展节省竞赛,机关人员和普通民众一起,节衣缩食,节省每一个铜板,为前线红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,为粉碎敌人的军事“围剿”积极准备,为巩固红色政权奠定了基础。
迫在眉睫节俭经济势在必行
推行节省运动是革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,也是稳定苏区财政的内在要求。1931年11月,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,各级苏维埃政府机关相继设立,脱产的公务人员不断增多,他们的薪酬及办公费用,是苏维埃财政很大的一笔开支。日益壮大的红军队伍军费开支逐渐增多,给苏维埃财政造成繁重的负担,越来越无法支撑日益增多的办公费用和部队给养。日子一长,苏区的粮食等物资更加紧缺,而敌人“困死”“饿死”苏区军民的政策,严重地影响了红军部队和政府机关的给养,苏区军民不得不过紧日子、过苦日子。因此,发展苏区经济,节省经费帮助红军,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。
为此,1932年2月至3月间,中央人民委员会先后颁布了3道通令,对节俭经济作出了明确的规定。通令要求苏维埃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,杜绝浪费,裁减不必要的工作人员,节省办公杂费,节省每一文钱支援革命战争。一月之内连发几道节俭法令,足以看出苏维埃政府推动节俭运动的决心。这几道法令,也为开展节省运动吹响了号角。
节衣缩食千方百计过紧日子
节省运动充分调动了苏维埃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培养了勤俭节约的意识。过紧日子、苦日子需要耐心,更需要智慧。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克服困难,为了节省经济,提出了很多办法。
首先是裁减不必要的人员。机关的冗员不仅影响工作效率,还浪费公用经费,中央人民委员会提出“裁减闲员,节省三成行政费用”的号召,各级政府机关和部门纷纷响应。如国家政治保卫局依照最新的编制裁减了600人。瑞金县苏维埃政府裁减了283人,差不多减少了一半。
其次是节省办公费用。机关工作人员不仅从大的开支上节省,还注重从细节上节约:如减少油灯笔墨纸张,停止印发非必要的文件,用自己制造的油墨、毛边蜡纸和复写纸代替外来昂贵的油墨蜡纸,节省餐费药费、减少旅程费等。为了增加收入,有的机关工作人员还种菜养猪、开煤矿,自制蜡纸、蚊香,熬硝盐,改善了机关人员的生活。
再次是节约粮食支援红军。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的紧急关头,为充分保障前线红军的物资,1934年4月19日,中央人民委员会和粮食部联合发出“节省三升米捐助红军”的号召,机关人员或减少饭量、节省菜钱,或自备伙食、减少支出,最大限度节省粮食。在苏维埃政府的宣传发动下,群众也积极参与“节省三升米”运动,有粮的捐粮,无粮的捐钱,短时间内捐助了大量的粮食和现金。1933年冬起,家住苏区本地的干部,连伙食费也不要公家发,自己从家中背米去办公,留下“苏区干部好作风,自带干粮去办公”的佳话。
(责任编辑:金雅倩)
全部评论